-
香氣:是茶葉沖泡後隨水蒸氣揮發出來的氣味。由於茶類、產地、季節、加工方法的不同,就會形成與這些條件相應的香氣。如紅茶的甜香、綠茶的清香、白茶的毫香、烏龍茶的果香或花香,黑茶的陳醇香、高山茶的嫩香、祁門紅茶的砂糖香、黃大茶和武夷岩茶的火香等。審評香氣除辨別香型外,主要比較香氣的純異、高低、長短。純異指香氣與茶葉應有的香氣是否一致,是否夾雜其他異味;高低可用濃、鮮、清、純、平、粗來區分;長短指香氣的持久性。
-
湯色:是茶葉形成的各種色素,溶解於沸水中而反映出來的色澤,湯色隨茶樹品種、鮮葉老嫩、加工方法、栽培條件、貯藏等而變化,但各類茶有其一定的色度要求,如綠茶的黃綠明亮、紅茶的紅艷明亮、烏龍茶的橙黃明亮、白茶的淺黃明亮等。審評湯色時,主要抓住色度、亮度、清濁度三方面。
-
滋味:是審評茶師的口感反應。評茶時首先要區別滋味是否純正,一般純正的滋味可以分為濃淡、強弱、鮮爽、醇和幾種。不純正滋味有苦澀、粗青、異味。好的茶葉濃而鮮爽,刺激性強,或者富有收斂性。
-
葉底:是沖泡後剩下的茶渣。評定方法是以芽與嫩葉含量的比例和葉質的老嫩度來衡量。芽或嫩葉的含量與鮮葉等級密切相關,一般好的茶葉葉底,嫩芽葉含量多,質地柔軟,色澤明亮均勻一致。好茶葉的葉底表現明亮、細嫩、厚實、稍卷;差的葉底表現暗、粗老、單薄、攤張等。
-
餘味:茶湯一進口就產生強烈的印象,茶湯喝下去一段時間之後仍留有印象,這種印象就叫「餘味」。不好的茶湯叫做「無味」,好的茶湯則「餘味無窮」。
-
回甘:也稱為「喉韻」。收斂性和刺激性漸漸消失以後,唾液就慢慢的分泌出來,然後感到喉頭清爽甘美,這就是「回甘」,回甘強而持久表示品質良好。
-
看渣:就是看沖泡之後的「茶渣」,也就是看「葉底」。到了這個時候,茶葉品質的好壞可說一覽無遺了。看渣時,必須注意幾件事,以下分別說明。
-
完整性:葉底的形狀以葉形完整為佳,斷裂不完整的葉片太多,都不會太好,由葉底的斷面可看出是手採或機採。另外,芽尖是否碎斷,也關係成茶品質。
-
嫩度:茶葉泡開以後就會恢復鮮葉的原狀,這時用視覺觀察,或用手捏捏看就可明白茶葉的老嫩了。老的茶葉摸起來比較刺手,嫩的茶葉比較柔軟。
-
彈性:用手捏捏難,彈性強的葉底,原則上是幼嫩肥厚的茶菁所製,而且製茶過程沒有失誤。彈性佳的茶葉,喝起來會比較有活性。茶菁如果粗老或製造不當就會沒有彈性。
-
葉面展開度:屬於揉捻緊結的茶,應該是沖泡之後慢慢展開來,而不是一下子就展開,如此可耐多次沖泡,品質較好。但是如果沖泡之後葉面不展開的也不好,極有可能是焙壞了的茶,茶中的養分會消失很多,這時可觀察是否有炒焦茶菁或焙焦茶葉的情形。
-
齊一程度:是否有新舊茶,或其他因素的混雜,可從葉底看得很清楚。新茶鮮豔有光澤,而舊茶會較變成黃褐色或暗褐色,沒有光澤。又如顏色比較接近的茶類之混雜,如白毫烏龍混入紅茶,又,不同品種、不同製法……的茶混在一起都會影響茶葉的齊一程度。原則上均勻整齊為佳,但是如果有特殊風味要求的併堆是被允許的,不能視為不好的茶。
-
走水狀態:茶菁在萎凋的過程中會慢慢地將葉中的水分經由水孔散發出去,這個情形就叫做「走水」,走水良好的話,葉底在光線的照射下,會呈半透明的狀態,顏色鮮豔,紅茶會紅而明亮,包種茶則淡綠透明,綠茶則全葉呈淡綠色。
-
發酵程度:隨著發酵程度的不同,葉底也會從淡綠、鹹菜綠、褐綠到橘紅、深紅等不同色彩,發酵越重,顏色越紅。
-
焙火程度:隨著焙火的輕重,葉底顏色會從淺到深到暗,從綠、褐綠、一直到黑褐色,焙火越重,顏色會越深越暗。